特首選舉 挖出新聞大時代

編輯│周怡伶 記者/攝影│蔡悅君

特首選舉落幕,梁振英正式成為第四屆行政長官。但是在競選期間,候選人的「黑材料」滿天飛,部分真相至今仍未水落石出,傳媒工作者更被批評為「打手」。面對大量新聞材料,新聞工作者如何在謠言中發掘真相,贏得獨家新聞?

由傳聞掘出新聞

本屆選舉的消息可謂「日日新奇」,面對眾多消息來源和新聞材料,傳媒工作者為了追查事實真相,用各種手法進行多方驗證與分析。

《東周刊》總編輯關慧玲表示,與候選人相關的傳聞其實多年前早於政圈流傳,後來傳媒逐漸確認候選人名單,開始積極查證各個傳聞的真偽。二月一日,《東周刊》率先報道梁振英於「西九」擔任評審涉嫌有利益衝突。關慧玲說,調查開始前,早於政界聽聞梁振英管治作風強硬,所以首先訪問了多個曾與梁振英合作的人士及團體,包括政界人物,了解他們對梁振英處事手法的看法,覺得「西九」事件有可疑。

後來訪問了當時有份參與「西九」規劃比賽的評審們,有評審透露,當時任民政事務局首席助理局長的麥敬年發現設計師楊經文與梁振英有利益關係,所以取消他的參賽資格,但這個消息是協議保密。他們翻看十一年前的新聞稿,也發現沒有提及馬來西亞設計師楊經文與梁振英的關係。記者綜合及對照不同評審的說法,證實了傳聞是可信的。關慧玲回想,當時未有實質文件證明有關問題,出版前仍然戰戰兢兢,但由於涉及公眾利益,最後決定予以刊登。

言談間分辨材料真偽

記者每天都會收到很多聲稱爆料的電話、信件及電郵。《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接受本刊記者訪問時,恰巧接到聲稱爆料的電話,對方訛稱自己是張劍虹的 朋友。張劍虹接聽電話後,多次詢問對方身分,又多次質疑對方的答覆,最後對方自動掛線。他表示,不論對方的聲音、語氣都異於他所認識的那位朋友,故當下就 能判斷那人是冒充的。他補充,在電話聽取對方的爆料時,除了透過對方的語氣及聲音辨別真偽,更可以透過詢問事件細節,考證消息人士對事情的了解,評估資料 的可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