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競賽 覓淘金先機

市場潛力大 低成本參賽

112media_7
《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形容,傳統媒體的土地已經乾涸,免費報會相對肥沃,而互聯網世界更是百花齊放。

星島新聞集團執行董事盧永雄同樣看好新媒體市場的潛力,目前正主力發展全新網上新聞平台《巴士的報》。他認為,使用智能電話於香港極為普遍,港人平均有兩至三部電話,滲透率數一數二。他進一步指出,儘管港人對新媒體的需求不少,但現時市場上印刷媒體依然為主流,新媒體新聞平台並不流行,因此可以肯定目前新媒體的供應未足以應付港人需要。不過,和壹傳媒般大舉投資有別,盧永雄稱他控制開支嚴謹,「不要花費太多錢,就容易賺錢」。與二零一二年成立,團隊僅有十二人的網上新聞媒體《主場新聞》相若,《巴士的報》現時人手僅有十至二十人,並且因未有盈利而未設攝製團隊。

面對眼前新媒體這個凶險的海洋,有人不惜冒險,爭奪投資先機,亦有人相對以保險為上。蕭世和表示,屏幕裡可置入網絡廣告的位置不多,而且廣告間的排斥性大,價格亦遠低於傳統紙媒的廣告。蕭世和表明,在全力發展新媒體以前,先找到可發展的方程式,其後才把手上的本錢,即資金、廣告客戶群及讀者群轉移過去,亦非難事。

除了印刷媒體把內容電子化,以吸引手機用戶外,媒體亦嘗試開拓新領域,以綜合性新聞網站的形式提供資訊。繼《主場新聞》於二零一二年成立後,盧永雄與星島報業合資營運的全新新聞網站《巴士的報》也於去年底面世。「巴士的」(Bastille)意指法國大革命中,本用作扣押政治犯,後被革命者解放,象徵革命勝利的「巴士的監獄」。盧永雄希望以此比喻,《巴士的報》將為互聯網帶來的「傳播革命」。與記者採訪和撰寫新聞報道不同,網絡新聞平台的發展方向,並不是以提供免費新聞資訊為目標的「新聞製作」或「新聞搜集」,而是在於「新聞策展」,意指將既有新聞作出選擇、分析和呈現。在這個新聞資訊泛濫的年代,新媒體會根據讀者的喜好,為他們提供最好最新的資訊,在每天上萬則新聞中選最精華的一百則左右。

盧永雄亦以80/20的理論來形容傳統的新聞採訪與新聞策展如何為一篇報道賦予價值。他認為,採訪得來的新聞材料最初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價值,然後經過策展,就能增添百分之八十的價值。例如,在某些新聞的結尾,他們會加進《巴士的分析》,簡略分析其報道的意義。他們認為新媒體的做法必定要有別於傳統媒體,就如蕭世和所言:「記著你是做『新媒體』,不要只將一份報紙放到網上。」這種綜合性的新聞網站,涉獵的題材相當廣泛,《巴士的報》便包含政治、娛樂、金融和時裝潮流等,要兼顧這麼多範疇,人手卻只有十多人,比印刷傳媒少很多。所以記者不用跑新聞,只需要坐在辦公室內搜集資訊,再編輯就可以。
長遠來說,若互聯網的流量穩定,網絡媒體也是有利可圖的,不過如何在眾多網站中爭取讀者的支持,就是辦網絡媒體時的重要一環。

記者也轉型

當各傳媒機構仍在摸索新媒體的經營模式之際,新媒體的發展已逐步改變傳媒生態,不只改變了新聞機構的營運流程,新聞從業員亦要自我增值。

為了配合講求速度的網絡媒體,張劍虹表示整間報館也在努力轉型,首先是上班時間。以往在報館工作,記者早上採訪新聞,編輯和美術通常都在傍晚,即記者交稿後才上班,準備翌日的報紙出版。

但現在記者採訪後,要即場傳送資料回公司,讓編輯及美術處理,務求以最快的速度上載到互聯網,滿足讀者對即時新聞的需求,一篇動新聞大約一小時便可完成。

因此,今時今日的記者除了寫文字報道外,還要兼顧錄音和拍攝等工作。《蘋果日報》就積極培訓記者在多媒體報道上的能力,定期讓記者到外國上多媒體新聞工作坊,學習轉型成為一個多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