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用餐券 派發溫暖

編輯︰溫婉婷  記者:黃文雋 邱榕瀅

113SOFT_1
店家特地為何嬌婆婆烹調的涼瓜斑腩飯,涼瓜斑腩較為軟腍,份量也較多,令婆婆吃得飽。

「待用」概念源自意大利的咖啡店,原指有人支付兩杯咖啡的價錢,但只取走一杯,待有需要人士可免費喝到咖啡。去年,社交網絡廣傳一篇有關待用咖啡的文章,本港部分餐廳亦隨之試行待用計劃,並由待用咖啡衍生至待用餐券,以迎合使用者需要。

待用轉型   咖啡變作飯

傳統待用始於一杯咖啡,但對於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咖啡遠不及一碗飯來得溫飽。每天中午十一時多,九十多歲的何嬌婆婆便會前往上水石湖墟街市。迎接她的,必定是一碟加大涼瓜斑腩飯及一杯熱檸茶。

騏隆茶餐廳的店員與何婆婆十分稔熟,笑指:「你別看婆婆沒有牙齒,其實她每次都能把整碟飯吃完,不會浪費,好厲害的!」說罷輕拍對方的肩。「怎會吃不完!我早上什麼都沒吃,每天只吃這一頓啊。」婆婆邊笑著抗議,邊把煮得十分軟腍的斑腩放進口中。何婆婆是獨居長者,每月僅靠微薄津貼維生,全靠食客送上的待用餐券,讓婆婆每天都能飽餐一頓。

直至現時,此類「愛心飯店」已遍佈港九新界,葉雁霞女士(下稱雁姐)所經營的「雁姐美食」便是一例。雁姐自去年八、九月開始推行待用餐券,至今已售出約八百張。雁姐指出,購買飯券者,多數從網絡上得知「平等分享活動」、或於街上目睹該組織成員派飯,然後便會前來店鋪購買飯券,每次購入二十至八十張不等。每張飯券價值二十五元,菜式主要是梅菜、排骨、鯇魚等家常菜,飯菜也盡量少落油鹽,希望能讓到來的公公婆婆吃得健康點。小菜以外,她亦會顧慮到長者未必常有湯喝,特意為他們送上豬骨湯或水果。

113SOFT_4
雖然工作繁忙,雁姐亦不忘公公婆婆需要,用新鮮豬骨煲湯給他

雖經營「愛心飯店」,但雁姐指自己從前因害怕受騙,較少參與慈善活動。她指許多人本有助人之心,卻無從入手,亦不知所捐金錢能否直接惠及他人,直至朋友向她推廣飯券概念才一口答應。由市民購買飯券,再由雁姐預備飯菜、及免費送上水果和湯,最後由平等分享活動的成員代為派發。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雁姐十分樂意,笑言:「他們直接來吃飯,感覺較『真』;每次派發飯券時看見他們都很快樂,就覺得這是我該做的事。」

「唔止溫飽咁簡單」

位於紅磡的Go Inside 是較早推行待用文化的餐廳,每月售出三十至二百份待用餐不等。餐廳除了設有待用咖啡,還因應需求增設待用麵包及湯。其市場總監羅頌恩表示,推行待用券,是希望讓對方感到溫暖,而不只是溫飽。她笑稱,曾經有慈善機構要派湯予深水埗的長者,她想到長者並不一定喜歡西式忌廉湯,便著主廚另煮一鍋中湯;也曾因為待用麵包及湯的餐券不夠,她便把多餘的咖啡券改為麵包和湯,以滿足受惠者需要:「我們有時會(這樣)做,餐廳也沒有所謂。」她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