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海事件

112CUJA11 112CUJA10

政府回應

趙燕婷把售樓書給專業人士看,然後要求議員和政府回應。售樓書沒有標示地面位置,而平台層上面是五樓,連專業人士都誤以為天宇海平台層有幾層樓高。報道播出當日,她剛好放假,隔天回去上班時,才從同事口中得知報道引起社會各界討論。幾個星期後,因應「天宇海」事件,政府在一手樓銷售草案中加入條文,規定發展商必須提供最低住宅樓層和街道水平的差距。她說,過往政府因傳媒報道而改變政策的例子不多,對政府以行動回應社會聲音,她感到特別高興。

這會否加強她做新聞的動力呢﹖趙燕婷說,不期望每個報道都能改變社會,但希望透過公平公正的報道,讓市民更了解社會狀況,從而選擇社會應該走哪一條路。她相信,真正有能力改變社會的,不是哪一篇報道,而是市民為自己、為社會發出的聲音。

感謝受訪者

報道播出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有人覺得發展商誤導,亦有人指業主沒看清楚就買單位,輸打贏要。趙燕婷替業主感到不值,強調他們從來沒想過投訴:「對他們來說,完全沒有好處。樓層不會升高,發展商不會賠償,樓價甚至可能會跌。他們純粹是好心把事情說出來,希望同樣的事不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後來發展商指售樓書無誤導成分,趙燕婷想找業主回應,但他們不想「搞大件事」,拒絕接受訪問。之後有議員提議幫他們爭取賠償,他們也婉拒,表示只想過平凡的生活。這件事她一直放在心上:「我們做到好新聞,『攞晒彩』,但是否真的幫到受訪者呢?」

令她高興的,莫過於得到受訪者的認同。她知道業主夫婦開食店,位置正好在她家附近。她不時光顧,但為免再次提起事件,一直沒有跟他們打招呼。早前她因這個報道獲得獎項,很想多謝他們,便鼓起勇氣向老闆道謝:「他竟然說:『對啊,我見後來的法例都改了,效果很好啊。』原來他們一直有留意事態發展,並且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選擇當記者

趙燕婷不是讀新聞出身,她說加入新聞行業,是幸運。她是生物科技學系畢業,但她說:「我不想每天在實驗室對著細菌,跟社會脫節。」她喜歡看新聞,留意社會動態。零三年七一遊行、零五年特首換屆,種種社會事件令她很想加入新聞行業。她說畢業那年,遇上香港經濟開始好轉,報紙再聘請應屆畢業生,就這樣「碌」了進去。

趙燕婷總是用幸運來形容自己的經歷和遭遇,也許少少運氣再加不斷嘗試,很多「沒想過」的事情都會成真。

評判意見

蕭世和:題材多元化,訪問了買家及專業人士等,也訪問了有關部門如何批出圖則,深度反映問題;事件涉及公眾利益,並帶動社會討論立法監管售樓的問題,成為立法規管的案例之一。

劉進圖:切合社會熱點議題,揭露發展商誤導的售樓手法,為規管銷售新例提供現實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