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處處 突發新聞將消失?

削弱新聞價值 或現漏網之魚
二零一零年,屯門發生偷車開槍案,警方在一次反偷車行動中,為攔截疑犯開了一槍,無人受傷。事件在晚上發生,警方直至案發翌日的下午才公布消息,記者完全掌握不到任何第一手資料。Ada認為,警方常以辦案為由延遲公布消息,大大削弱新聞價值:「警察往往將新聞自由放至很後,將查案重要性放到很高。」她以二零零九年元旦的元朗兇殺案為例,警方在接報後四小時,才以「求警協助」公布案件消息,Ada批評:「警方表示如果公布後兇手會逃走,但他們又不試想:大眾警覺了,才讓兇手不能走近自己。」

PPRB指職員由新聞處調派過來,但沒有透露他們有否接受過專業新聞訓練。警察畢竟不是專業記者,一些PPRB認為沒有新聞價值而不公布的案件,對記者而言卻可能是值得報道的新聞。阿偉說:「他們﹝警察﹞根本不會站在記者的角度,或是市民知情權的角度去考慮。可能只是一個無業漢於經濟低迷時偷麵包,現在PPRB一定不會公布,但它仍有反映社會現實的作用。」

記者曾要求PPRB回應傳媒的不滿,但PPRB在書面回覆中只重申他們發放消息的程序,並表示他們已著手探討利用電腦科技增加發放信息的效率。當記者再致電PPRB追問具體細節時,新聞室一概不作回應。

追車、請「院長」「特警」報館各出奇謀覓新聞
有見PPRB系統未盡完善,各大報館的突發組唯有各出奇謀發掘突發新聞。

即使報館有部署,但採訪突發新聞始終不及仍有機聽的年代。阿偉說:「曾經想過於消防局門外等候,跟蹤他們的車,但其實不能跟很多個燈位,就算能衝一個燈位也衝不到很多個燈位。就算跟著警察巡邏或跟蹤警車,換著你是警察,背後有個人跟著,你要不截著他質問,要不就『甩左佢』,所以都是行不通。」

跟車不行,報館便改為駐守新聞「要塞」。部分報館推行「院長制」,即派記者留守醫院等候消息,因為任何涉及傷亡的突發事件都需要送死傷者到醫院。然而,鄭炳華指院長制要取得最大成效,涉及大量人手,開支龐大,並非每間報館都能夠負擔(見上圖)。

新聞界中有所謂的「特警」,即是曾任警察或與警察關係良好的記者,他們的工作是與執法人員打關係,依靠人際網絡套取案情內幕。二零零八年哄動一時的旺角警署強姦案,就是報館透過「特警」取得消息,再向PPRB核實,揭發一名警員在旺角警署的認人室內強姦一名報案女子。

記者到達案發現場,面對警方的封鎖線,難以搜集資料,前突發記者江寶龍指,特警的人際網絡很重要:「每個前警察認識百多二百個人,為數不少,在不同『環頭』(警察巡邏地區)問問資料,比一個空白(沒有人際網絡)的記者優勝。」他補充,跟警察打好關係,甚至可以得到獨家消息:「現在有少數跟記者關係好的警察,會自己扮匿名、扮市民打電話來報館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