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關係 糾紛大拆解

編輯│楊兩全 記者│楊碧敏 曾駿豪 繪圖│梁筱琁

黃子華形容中港矛盾猶如婆媳糾紛,媳婦永遠無法「揸弗」,只好撐起雨傘,抵抗野蠻奶奶。吵鬧愈演愈烈,眾聲喧嘩背後,又豈止婆媳二人?必然還有「三姑六婆」在說三道四。從他們說話內容和次數的變化,審視這段中港關係,便會知道這場婆媳之爭殊不簡單。

頭號人物三姑:中聯辦

115pol_1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形容政改方案如「靚女」,是「鎖在深閨人未識」。據記者統計(表一),自二零一二年上任以來,他的出位言論不斷,《文匯報》上有關他的報道平均每月四十三宗,為歷任中聯辦主任之冠。前數任中聯辦主任不論在發言次數或內容上,皆遠不及張曉明高調;如首任(一九九七年七月至二零零二年八月)中聯辦主任姜恩柱就香港事務較著名的言論,不過是「香港是一本很難讀的書」。

資深中國新聞記者胡力漢指,首任中聯辦主任姜恩柱原是外交官,任內負責和英國周旋,較少參與香港內部事務。接任(二零零二年八月至二零零九年五月)的高祀仁,原為廣東省委副書記,由地方官出任中聯辦,顯示中聯辦的角色不再局限於外交,為日後加強控制香港內政埋下伏線;其部屬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更於《中共學習時報》撰文提出,除特區政府外,還需要「第二支管治團隊」來治理香港。

現任中聯辦的人事任命,更見中央調兵遣將──法律系出身的張曉明出任主任,專注針對政改問題;又派前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健出任副主任,主力「鎮傳媒」。

前中國新聞記者呂秉權形容中聯辦的編制「急速澎漲」,由姜恩柱年代的六名副手,擴至今年有十個副組長和秘書長。有趣的是,北京市政府只是「一正九副」,無需直接施政的中聯辦,行政規模卻比北京市政府大。而據報載,裡面有五百人辦工。

115pol_2中聯辦日漸壯大,公開動作增加,胡力漢認為零三年七一遊行是一個轉捩點。「倒董」聲音反映特區政府出現管治危機,中央因此需要頻頻出聲,加強控制。最明顯的例子是以往中聯辦不會主動與政府官員交涉,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亦曾言其任內從未見過中聯辦官員,但現在高官及立法會議員會見中聯辦中人,則司空見慣了。呂秉權認為,近年中港矛盾達到高點,港人與特區政府的矛盾,已升級為與中央政府的矛盾:「因矛頭指向中央,中央便要自己『赤膊上陣』,例如普選,中聯辦理所當然會出來維護中央立場。」

七嘴八舌六婆:《環球時報》

近年不斷評論香港政事的《環球時報》,於回歸初期對香港政務未有如今天熱心。該報於零零年起有關香港的報道,內容多與經濟與休閒娛樂有關,涉及社會時事的議題,亦以轉載新聞為主。近年卻屢見立場鮮明的評論,如一二年炮轟中大民調,呼籲香港學者遠離政治、一三年斥香港反對派幼稚、一四年批評民間公投,指香港成反華陣地等。

據記者統計(表二),《環球時報》有關「香港」的新聞數量於零八年驟降,卻於一二年頓升,原因何在?胡力漢解釋,零八年正值金融海嘯,中國四萬億救市,自由行增加帶動香港經濟復甦,加上正值奧運,大部分港人的愛國熱情高漲,他形容零八至一零年是「國民教育最成功的年代」,若以中港關係如婆媳相處,新抱愛奶奶,自然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