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訓練營 嚴苛手法惹爭議

營中集體作承諾 回校自覺有改進

雖然手法較嚴苛,但不少學生在離營後自覺有不少改進,例如能體恤老師及父母的辛苦,班內亦變得和諧團結,對學校的歸屬感亦有所增加。馬錦明中學的譚同學表示:「大家好像找回在這間學校的意義。以前上堂,後面的同學一定睡覺的,但現在他們全部改變了,就算多睏也會『頂住』。如果我們發現同學睡著了,大家在營中都承諾過,要一巴掌打下去,或踢他的檯,總之不能讓他睡。」

另一個班代表林同學也表示,大家在營內作出了很多承諾,並付諸實行:「我們在營中承諾了要全班一同升大學…我們班有個『4D髮廊』,誰的頭髮過眉,就立刻坐下給我們一人剪一刀。我們現在覺得外表真的不是太重要,將來人們不會因為你多一條頭髮就聘用你,不會因為『靚仔』、『靚女』考試就多給你一點分數…上堂講廢話的,立即做廿下掌上壓。」不過,另外幾名於去年入營的學生卻坦言,效果只維持了幾個星期:「例如交齊功課,都維持了幾星期,可能之後又再變得很忙,功課就好像沒有跟上。」

校方支持訓練營 內化所學增動力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訓導主任周國賢表示:「這訓練營明顯是地獄式訓練、軍訓式的」,「因為現行教育制度的限制很多,譬如我們不可體罰,學校很多東西未能做到。而這些訓練,亦是家長所想,(學生)受一點兒苦頭也無所謂。」
他又認同短期的訓練未必令學生有長期行為上的改變,不過他認為訓練營最大目的在於「令所學的東西內化,變成一種動力去努力。其實希望改變他們的動力,多於改變他們的行為」對於營中某些環節,如跪老師或體能上的懲罰,周主任認為「他們想有一個機會求情,所以他們才跪下,這樣的做法是誠意的表現。」

他又說:「老實說,學生做掌上壓不會死,對嗎?我也認為學生要做,但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做,其實鍛鍊一下體能,我覺得沒有問題。(我們課堂上)做不到,有機構可以補充,我覺得是不同的角色。」

另一位負責老師,來自保良局董玉娣中學的夏老師則強調,學校的跟進工作很重要,不能期望學生一下子學懂及接納所有教導。對於營內某些情節,例如「跪老師」,她表示自己和其他同事在場也很心痛,也不太接受。另外,校方每年亦會因應情況要求教練作出調節,夏老師說:「我們這一兩年都有跟教練說,不需要這樣罵我們的學生。譬如有些班與班之間的競爭心態已經很強,就改為全級一同參與。我們覺得這兩年的方向是寬鬆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