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白泥的四面楚歌

河水嚴重污染  海鮮安全成疑

112HKplace2
杜先生的家與堆填區只有一河之隔,大約有一百三十五米的距離。雖然國際間對堆填區與民居距離仍未有具體監管,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距離為四百五十米。放眼其他國家如日本,民居與堆填區至少亦有保持四百米距離。

元朗白泥位於鹹淡水交界,出產的蠔較為肥美,而這些蠔主要供應給珠海。可是因為鄰近的深圳河和堆填區的潛在影響,昔日有名的蠔業也面臨危機。下白泥村共有四名養蠔戶,村長鄭偉君便是其中一位。他表示,堆填區排出來的垃圾漿水「甚麼顏色也有」,而他就曾經看到堆填區有污水排出,於是和堆填區承辦商代表出船到大水坑河邊的三十多個蠔排觀察,但見河口的蠔都死掉了。自堆填區興建以來,村長估計整條村損失了八、九成生產:「在堆填區排放污水的河口附近,蠔全都死了,但離開河口的卻沒有問題。」

根據環保署《水污染管制條例》,將任何污染物排放入香港水域即屬違法,但免責辯護中指出,若是在緊急情況下為避免危害生命而排放則未屬違法。村長認為此條例變相容許堆填區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把處理不及的污水排出大海,污染河口的蠔排。

112HKplace_3
公開大學環境及安全科學系助理講師黃儀強說養殖海產,河水的大腸桿菌含量,不能超出每一百毫升六百個細菌。他的化驗數據顯示,下白泥大水坑大腸桿菌含量超標近一倍,不適宜養殖海鮮。黃認為超標源頭有可能來自深圳河排放的農業廢料。

公開大學環境及安全科學系助理講師黃儀強曾在年二零一三年八月下旬,到下白泥的大水坑和新界西堆填區渠口抽取水樣本化驗。雖然只能在外圍稔灣河與深圳河交界取樣本,未有足夠數據證實堆填區污染河水,但數據顯示下白泥大水坑的大腸桿菌含量嚴重超標,不宜繼續養蠔。他認為下白泥的水污染未必只由堆填區造成,因鄰近的深圳河附近亦有很多農場和工廠排放污染物和重金屬,並一直沖到蠔排附近,而垃圾污水又較少有大腸桿菌成份。不過,假若蠔受重金屬污染,食用後有機會導致神經系統和皮膚出現問題,甚至肝衰竭,故附近的蠔排還是存在受污染的風險。

噪音年中無休 政府懶理

實際上,堆填區接近全年無休地工作。噪音管制條例把堆填過程定義為工業工序,不屬建築噪音,堆填區可在上午七時至下午十一時工作。杜先生認為此定義不合理:「堆填區使用重型機器,即是與一般建築噪音無分別。我們忍受的噪音比外面的多,外面只做到晚上七時。」

他每天看著垃圾車由早上八時傾倒垃圾至晚上八時,然後剷泥車和挖土機開始平整堆填區到至少晚上十一時多,又曾經在家半日便被噪音滋擾得頭痛欲裂。若遇上特別日子或大時大節,如颱風時有大量塌樹,堆填工程更會持續到凌晨兩、三時。記者當天入村訪問,就不時聽到堆填區重型車極大的響號聲。